摧毁其他联盟的核心在于战略规划与战术执行。首先需要明确目标联盟的要塞位置及防御布局,通过侦察获取敌方城墙耐久度、箭塔分布及驻防部队信息。联盟管理层需协调成员集结兵力,优先使用投石车和破城锥等高破坏力兵种,搭配骑兵提升行军效率。作战前需确保己方统帅技能以破坏属性加成为主,例如携带攻城大师天赋的统帅可显著提升拆墙速度。拆除过程中需注意敌方修复行为,建议采用多波次连续攻击消耗耐久。
作战分为城墙攻坚与防御设施清理两个阶段。城墙作为第一道屏障,每次攻击消耗2点耐久度,当耐久降至50%时触发敌方驻军迎战机制。此阶段若单支部队战力不足,必须联合盟友同步发动围攻,避免因战败导致部队溃散延误战机。城墙攻破后需迅速转火箭塔等防御设施,步兵单位应前置承担伤害,同时利用反伤天赋最大化输出效率。四个城墙与四个箭塔全部摧毁后,要塞进入燃烧状态,需保持攻击直至2400点耐久归零。
战术层面需注意战争狂热状态的触发机制。攻击敌方联盟旗帜时会激活该效果,导致防守方获得临时属性加成。建议在总攻前派遣斥候部队清除周边警戒塔,减少意外触发概率。拆除过程中可通过调整地图缩放比例暂时规避视觉干扰,但无法完全隐藏联盟标记。若作战时间较长,应轮换伤员回城治疗,避免因部队重伤影响后续作战能力。
摧毁行动会消耗大量行军加速道具与资源,建议提前通过联盟仓库调配。成功拆除敌方要塞后,原领地内资源点控制权将转移,需立即派驻采集部队巩固战果。对于误插的己方旗帜,可通过驻防部队数量显示处的删除功能调整,但已消耗资源不予返还。普通成员无权限单独操作联盟标记,相关指令必须由盟主或R4以上官员执行。频繁发动摧毁行动会导致资源枯竭与成员疲劳,建议结合联盟整体发展周期制定作战计划。在敌方修复城墙期间,可派遣机动部队骚扰其资源采集线,延缓重建进度。科技研发应侧重军事类项目,优先提升攻城武器伤害与部队负载能力,这些属性直接影响摧毁效率。联盟标记不仅是领土象征,更关联着资源分配与区域话语权,拆除决策需综合考虑地缘政治因素。大规模摧毁行动必须通过联盟频道实时指挥,建议使用标记功能明确集结点与攻击序列。作战期间关闭非必要建筑队列,集中加速道具用于部队生产与治疗。对于耐久度较高的超级要塞,可采用围点打援策略,主力部队牵制守军的同时,分兵截击敌方支援部队。成功摧毁敌方联盟核心设施后,应及时调整防御部署,预防报复性反击。